鐘山位于南京城東,古稱金陵山,漢代始稱鐘山,自古被稱為“江南四大名山之一”。因山脊有紫色頁巖,每當旭日東升或殘陽斜照,紫氣升騰,變幻莫測,故又稱為紫金山。從旅館乘地鐵至苜蓿園,出站后只覺山風微涼,滿目青翠。沿山路前行,路兩旁的松樹枝干互相交織,周圍全是綠色的海洋。仔細聽松濤陣陣,滿眼看郁郁蔥蔥,雖然是夏日,卻并不覺得酷熱難耐。
沿林蔭大道經行健亭,在廣場南端參觀了孫先生的銅像,中山先生身穿中山裝,目光如炬,表情凝重。博愛坊上所鐫刻的“博愛”兩字是中山先生的手跡,出自于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“博愛之為仁”一語,這也是中山先生生前的座右銘。
中山陵視野開闊,被譽為“中國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”,整個鐘山陵園都是用青藍色的琉璃瓦和銀灰色石壁砌成,色調清冷,更顯莊嚴肅穆。青色象征青天,也符合中華民國國旗的顏色———青天白日滿地紅。青天象征中華民族光明磊落、崇高偉大的人格和志氣。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為公之意,以此來顯示孫中山先生為國為民的博大胸懷。
經過牌坊,行走在寬闊的墓道中,整條墓道長400多米。墓道兩旁對稱地種植著蒼松、翠柏、紅楓、銀杏,代替了古代陵墓前常用的石人石獸,喻示著中山先生的浩然正氣長留天地之間。墓道的層層石階為蘇州花崗巖,沿山勢上升,路兩旁盡是蓊郁蒼翠的松柏,強拂人頭。走了不久就見到一座拱門,果然又是以藍色琉璃瓦為頂,門額上為孫中山手跡“天下為公”四個大字。拱門后是一座碑亭,碑亭平面近似方形,碑石上刻著由當時國民政府主席、行政院長、國民黨內四大書法家之一譚延闿手書的“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,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于此”。
穿過碑亭,繼續往前走就到石階前。據導游講解,從牌坊到祭堂,共有石階392級,8個平臺,落差73米,392級石階象征當時中華民國人口3億9千200萬。從碑亭到祭堂,則有石階339級,暗合國民黨參眾二院議員339人,寓意每人作為一個臺階,將中山先生的精神發揚光大。站在石階前仰望祭堂,高入云間的祭堂更添肅穆,人們拾級而上的身影,步步增添莊重、崇敬之感。
祭堂這一段陡峭險峻的石階共有290階,分為8段,象征著三民主義五權憲法。爬上山頂舉目遠眺,群峰皆居腳下,陵園景色盡收眼底,崗巒疊翠,松柏蒼蒼,亭臺樓閣,氣象萬千?!?br />
處在山頂最高峰的祭堂是仿宮殿式建筑,建有三個拱門,門額上刻有“民族、民權、民生”,門楣上刻有孫中山手書的“天地正氣”四個字。祭堂正中有孫先生大理石坐像,是世界著名雕刻家保羅蘭竇斯基的杰作。殿堂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跡的浮雕,祭堂的東西護壁大理石上刻著中山先生的遺著《建國大綱》全文,穹頂上繪有巨幅國民黨黨徽。祭堂后面有墓門二重,兩扇前門用銅制成,門框則以黑色大理石砌成,門楣上有中山先生手書“浩氣長存”橫額。據說后面是孫先生的墓室,現在已經封閉了。
塞上秋風悲戰馬,神州落日泣哀鴻。幾時痛飲黃龍酒,橫攬江流一奠公!孫先生雖然與世長辭,但是他浩氣長存,永遠為全世界華人敬仰!
(301車間 孫會玲)